新京報訊 (記者戴軒)昨日,北京市政府新聞辦、通州區政府與北京市文物局召開新聞發佈會,記者從會上獲悉,今年2月到9月,通州區潞城鎮的胡各莊村、後北營村、古城村等地區展開考古工作,共發掘戰國-清代墓葬1092座、漢代城址1座(路縣故城)、漢唐窯址69座、灰坑8座、水井10眼、道路3條,出土陶器、瓷器、釉陶器、銅器、鐵器等各類文物萬餘件(套)。

據介紹,此次考古共勘探101.3萬平方米,面積相當於142個足球場大小,並完成4萬平方米的發掘任務。

本次發掘的1092座墓葬,年代從戰國、漢代一直延續到遼金元明清,專家介紹,遼人來自大興安嶺,金人來自黑龍江,清人來自遼寧,均為周邊少數民族。通過各個不同時代的墓葬,特別是中低層階級墓葬,能看出當年多元一體的國家狀態,且在多民族多地區,其他少數民族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,能通過日常生活得以反映,如滿人自古尚火葬,到了北京地區就改成了土葬,其中體現其對漢文化的認同。

此外,這1092座墓葬中,戰國-漢代墓葬數量占總數的79%,為探索北京東部地區漢代以來的社會文化面貌、經濟發展狀況、人口密度和分佈、喪葬習俗等提供了證據。

而此次發現的漢代城址——路縣故城,是目前所知通州區唯一的秦漢城址。它在北京作為早期中國北方地區的政治中心、軍事中心和交通中心的過程中,具有重要的文化、交通、經濟、軍事意義。

考古資料表明,城市副中心所在區域至少自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有大量人口居住,特別是東漢時期社會繁榮、人口眾多。

■ 解讀

如何保護考古成果?

本次考古發現的墓葬數量多、形制豐富,在研究北京古代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。那麼,今後對此將進行哪些保護工作?

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在考古工作操作層面,考古工作人員嚴格依據《 田野考古操作規程》等行業準則,如對墓葬的鑽探,只探到墓口。據介紹,本次發掘的戰國-清代的1092座墓葬均為平民墓葬,依據有關法律和《田野考古操作規程》,目前對已發掘的墓葬開展了測繪、繪圖、照相、記錄、提取標本等相關工作,並對具有重要歷史資訊的60座墓葬進行整體遷移保護,並提取了科研標本。

據瞭解,通常墓葬挖掘後,會對發掘出的文物進行清洗,出土的碎片也會儘量還原。對於需要長期保存的遺跡或墓葬,會採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保護,有些遺跡可能會整體遷移保護,還有一些可能會進行回填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xiaoz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