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面上看,三大運營商確實沒有高價出售靚號。但是,消費者在營業廳卻很少看到過靚號。顯然,那些靚號都已被運營商私下“批”給代理商了。

 

天價手機號再次引發行業關注。《北京商報》記者日前多方調查發現,如今手機靚號的賣號、過戶、收號已出現一條龍服務,背後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灰色產業,按照號碼的不同等級,手機靚號最便宜的幾百元,價高者甚至達幾十萬、上百萬元,一個1××99999999”號碼,價格竟已飆升到558萬元。

 

報導稱,“號販子”們賺得盆滿缽滿,2000年前後炒手機靚號的人,有的身家早已過億元。與此同時,市場秩序也被攪亂。然而,賺得盆滿缽滿者真的只是“號販子”嗎?

 

一名長期從事手機靚號炒賣的黃牛說,最近幾年,隨著運營商監管趨嚴,手機靚號的利潤空間被壓縮。但是所謂運營商的監管,其實是對靚號制定了最低消費、預存話費等各種政策限制,如一個靚號每月消費不能低於500元,辦理卡號時要預先交3000元話費,分兩年返還,等等。表面上看,三大運營商按照工信部的要求,確實沒有向用戶收取選號費,但是上述對所謂靚號的政策限制,難道不是變相收費嗎?

 

其實,這樣的變相收費真還算不了什麼。真正的利益交換可能隱藏得很深,一般人很難想像,遑論窺其端倪了。

 

資深通信專家項立剛指出,手機靚號的利益鏈條大致分為三個環節:運營商通過預存話費和最低消費等手段,將號碼批給代理商;代理商通過少量加價,再把號碼賣給下一級代理或者黃牛;下一級代理在之前的價格之上,再加價將號碼賣給消費者或黃牛。每轉手一次,價格就在原來基礎上增加一些,轉手越多,最後到用戶手裏的價格越高。

 

關鍵就在這第一環節——運營商通過預存話費和最低消費等手段將號碼批給代理商。這是一種典型的內幕交易,至少對一般公眾而言屬於暗箱操作,因為沒人知道代理商拿到那些優質號源需要付出多大代價,而那些代價最終都會加倍轉嫁給消費者。電信分析師付亮稱,“靚號產業鏈上的最大‘蛀蟲’就是這些倒賣靚號的第三方代理商或‘號販子’。”我認為此說並不一定準確。

 

根據《電信條例》和《電信網碼號資源管理辦法》,電信運營商“向用戶收取選號費”是被嚴格禁止的。表面上看,三大運營商確實沒有高價出售靚號。但是,消費者在營業廳卻很少看到過靚號。顯然,那些靚號都已被運營商私下“批”給代理商了。

 

嚴格說來,賺得盆滿缽滿的代理商跟運營商之間的關係,屬於典型的“願打願挨”,各有所圖。如果真有“蛀蟲”的話,那麼不排除在那些內幕交易中,運營商內部有人利用手中實權尋租變現,中飽私囊。那些大大小小的代理商,哪個不是“背靠大樹好乘涼”。付亮說,現有法律法規只是對三大運營商作出了規範,卻沒有對第三方號碼交易環節作出規定,這個環節處於監管的真空地帶。依我看,源頭治理才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。只要嚴格禁止運營商跟代理商搞內幕交易就行了。

 

靚號有市場,就得承認它有價值;有價值,就可以交易。簡單地禁止收取選號費是不行的,完全可以要求運營商公開拍賣靚號,所得用於公益事業,或者對其徵收高額稅金。這才是斬斷靚號交易灰色鏈條的根本之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xiaoz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